WFU

2025/08/08

富士山吉田路線-日本當地團經歷 (2025/7/28-29)


前言

富士山每年的七、八、九月是開放登山的,台灣人想去爬富士山有三個選擇:台灣組團、日本當地團、自行處理。

台灣組團的行程比較會受限或是要團進團出比較沒有彈性,但沒經驗的我又不了解怎麼處理登山的細節,所以我選擇的是「日本當地團」。

富士山登山在日本當地已經是很商業化的包套行程,流程的SOP都很完整,參加完後我還滿推薦給不想管太多細節的懶人。本篇文章為記錄本人的訂購流程,讓不熟悉的人可以參考,完成爬富士山的心願。


報名方式


報名網頁:https://www.sunshinetour.co.jp/fuji/fuji2_tokyo_h.html(強烈建議搭配「沉浸式翻譯」)

這次我參與的是「朝発2日間 吉田ルート登山ガイド同行プラン 」(早上出發 2天吉田路線健行導覽遊)。吉田路線,號稱是爬富士山的新手路線首選……嗯……爬完你就知道了😂

價格與行程


價格依照日期的熱門程度而不同



報名過程的選項


報名時有以下幾個項目需要選擇:
1. 出發地點:東京、新宿 / 橫濱
2. 回程地點:東京、新宿 / 橫濱
3. 第一晚住宿山屋:8合5勺御来光館(+3,000円)/本8合目富士山ホテル 指定(+1,000円)/8合目以上山小屋
4. 租裝備(選配):7件組 / 12件組
5. 第一天中午中餐:1,000円
6. 第二天下午中餐:是否加價 4,000円

這次我選擇的是:出發新宿、回程東京/本8合目富士山ホテル 指定(+1,000円)/租裝備7件組/第一天中餐1,000円/沒有加價第二天中餐。

這次參加的每一人價格細項是:
▼▽ ご旅行料金の内訳 ▽▼
- 基本料金 21,800円
- 山小屋指定割増 1,000円 
- レンタル付割増 12,500円 
- 昼食オプション 1,000円

若不租裝備的話,台幣可壓在五千元內;加上租裝備台幣約七千多元。兩天一夜的行程含交通,這樣的價格我個人很可以接受 😆

以下先談前面幾個項目(1~4)

出發地


我這次選擇的是「新宿」出發,原因是可以睡晚一點,7:10 集合/7:30出發;相比較「東京」出發是6:30 集合/6:40出發。


第一晚住宿山屋


來看看吉田路線的上山及下山路線(圖片來源 https://www.clubgets.com/fujitozan/yoshida/ )



隔天一大早是要上山頂看日出的,所以第一天能住在越高的山屋當然是越好,雖然第一天會比較累。

我這次參加的團,山屋有三種選擇:8合5勺御来光館(+3,000円)/本8合目富士山ホテル 指定(+1,000円)/8合目以上山小屋。其中御来光館最高也最熱門,兩個月前預訂時已經沒有位子了,所以我選本 8 合目富士山ホテル ,第一天能住高一點就住高一點。


租裝備(選配):7件組 vs 12件組




租借7件組的內容就滿夠用了(S~5L 尺寸),包含了:

1. 防水外套與褲子
2. 登山鞋
3. 背包(附防雨套)
4. 登山杖
5. 頭燈
6. 短綁腿(防止小石與雪進入鞋內)
7. 保暖長袖上衣(刷毛)
備註:我拿到裝備時,裡面有送一雙厚襪

平常沒有在登山的人,建議用租裝備方式不用自己帶。沒練過的新手如我,登山杖是必備的,從六合目往上及下山時要靠它來支撐,不然腿很快就廢掉。租七件組的話,自己只需準備手套(半夜會冷)、帽子、短袖/長袖/長褲衣物。

網站訂購流程:

① 先看車位有沒有位置,再看「八合目山小屋」及「御来光館」的空位。
點選月份看車位及山室的空位


車位:「◎」代表還有很多位子


山屋剩餘量


② 想要的日子都有空位後,選擇「日期」、「出發地」、「山屋」及「日本以外在住」後,按下「預約」。


③ 決定人數(男性/女性/小人(指12歲以下)),及山屋人數




④ 決定「交通」、「山屋」、「租裝備」、「飲食加購(第一天中餐及第二天中餐)」
參加人數


出發地及回程下車點,我是選新宿出發,回到東京


1000日幣加購八合目更高的山屋


租服裝選項,「レンタル」 指一般服裝,「ゴアテックス」是指有防水功能的(如Gortex)。個人推薦七件組就夠用了。


⑤ 會員註冊/登入頁面,對於我們這種偶發性的參加團,可選右下角的「会員登録しないで予約」


⑥ 填基本資料,送出。



⑦ email 會收到一封訂單確認信,下方有付款 URL。完成付款後,就會收到標題是「クレジット決済完了のお知らせ【予約番号:XX-XXXXXX】」的信件。


以上這樣就預約完成了。

預約完後,若本身沒有任何疑問的話,是不會有人跟您聯絡的,也不會再有任何的信件往來,當天直接到集合地即可。

行程之看圖說故事 (2025/7/28-29)

前一晚的住宿我是選擇新宿華盛頓飯店,和集合地的距離很近,且從成田機場搭立木津巴士,可以直達新宿華盛頓飯店超方便的。

集合的地點在高架橋的下方,有點不太好找,請見附圖。



報到的擺設很簡單,各自報出自己名字,領一小本的票券


裡頭有四張券:乘車、住宿、餐點…另一張我忘了😂



車上座位不能亂坐,有排座位表


約10AM底達租裝備小屋,不合適的 size 可以當場換


約11點抵達五合目。下車集合說明完後就解散去吃中餐、寄物、買入山環。下車點的對面就是寄物地點,可以放的下26吋行李箱 (上鎖要 700円)。


第一天中餐加購的 1000 円,可選這三樣之一。沒有加購這一項也沒關係,五合目有很多商家。


我選咖哩飯,滿鹹的…😅

吃完先去入山口買入山手環:4000円/人

五合目大廣場,海拔約 2300,有標 A~F 的點,方便領隊與團員會合。本團是約下午 1 點在 F 點見。


出發前,領隊(此為本團壓後的領隊) 要每人在腳上綁一條黃繩,方便行進中識別大家。行前說明整個路程約 5~7 小時,要看團隊的實力…

本團帶頭的領隊,會講英文。本團團員近三十人,有七人講中文,約6人講英文,其餘是日本人。為了讓團體一起行動,他走的並不快,有些人覺得太慢,這是團體行程的缺點。


五合目 至 六合目 的路就都是 Z 字型路線...


六合目的花小屋後(海拔約2400),領隊要求大家把「登山杖」拿出來用,開始「山山山…岩岩岩…」不斷循還的路程 (眼神死😵‍💫)


若不去回想爬的過程,其實景色是真的滿美的…

富士山本七合目 鸟居庄 (海拔約2700)


山上什麼都貴,香蕉 300 円,巧克力 300 円,飲料/水 500~600 


八合目到了🥲  (海拔約3000),但這只是八合目的開始


海拔約3250

日落了…


終於在 8PM 抵達山屋(好餓),從下午 1 點開始爬,共 7 小時(累)


很簡單的晚餐,富士山的咖哩都滿重口味的 😅


隔天「䘖來光」(日出)時間
領隊說:1AM 起床,1:30AM 出發


1:30 AM 出發!


3AM 時看到一串的 Starlink 衛星的光影,第一次看到~


在山上上廁所都是要💰的,有的是愛心箱,有的就真的要投幣才進的去

快日出了!領隊會問大家是否加價走山頂的火山口一圈 (1100
円/人),會把團隊分為兩批。此次我們有走火山口,但事後回顧我會建議不用走火山口,因為深夜時什麼都看不到,不如保留體力下山用!


到山頂看日山的最後一哩路,超級斜超難走!




運氣很好,過程中完全沒有下雨,才能看到精采的日出

之後就是下山了,下山對腿的壓力很大,下山路程就是一直ZZZZZ的路線很無聊,就不貼照片了。

回顧整個富士山行程,雖然很商業化,全程爬山都要排隊慢慢爬,但這樣包套的行程,還是很方便呀~我個人還是很推薦~

2025/07/11

OpenEvidence :為醫療人員打造的 AI 引擎(Part 1) - 介紹篇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身為醫療人員,我們每天都被海量的醫學文獻追著跑, 每天發表的新文獻越來越多,光是「跟上最新進展」就已經成為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我們迫切需要一個聰明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在臨床決策的當下,快速有效地從資訊海中撈出最關鍵的證據。
 
最近,一個名為 OpenEvidence 的 AI 平台應運而生,它號稱是「AI 驅動的臨床實證引擎」,目標是解決醫療領域的「資訊過載」問題。這究竟是一個貨真價實的革命性工具,還只是另一個被過度炒作的 AI 產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一下。

OpenEvidence :為醫療人員打造的 AI 引擎(Part 2) - 指定回應任務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 OpenEvidence 這個專為醫師打造的 AI 實證搜尋引擎,並探討了其背後的技術架構與基本的 PICO 提問技巧。理論說再多,不如實際操作一次來得深刻。(笑)
 
OpenEvidence 2.0 提供了多種不同的特定輸出格式或應用:
  • 強化的診斷推理支援

  • 支援 50 多種廣泛使用的臨床計算器 (目前網站上無清單列表可參考)

  • 詳盡的藥物專論模型,以及依循指引的模型

  • 撰寫病患衛教手冊

  • 生成表格的功能

  • 行政工作,例如根據證據撰寫事前給付授權函(包含引用與參考文獻)

 
今天,我們就來進行一場實戰演練。假設我們在門診遇到一位需要調整治療計畫的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看看 OpenEvidence 如何在整個臨床工作流程中,從查詢指引、計算風險,到撰寫衛教單張和事前授權信,成為我們的得力助手。

2025/07/10

【摘要】Harrison's 內科學:機器學習與增強智慧





AI 與機器學習的浪潮正席捲醫學界,身為臨床醫師,我們該如何理解並應對這股趨勢?內科學經典教科書《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在其最新版(22e)中,專闢新的章節來探討此議題。這不僅代表 AI 已從前沿研究正式進入核心醫學知識體系,也為所有臨床工作者提供了系統性的學習框架。

本文將為您導讀此章節的精華,並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於臨床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