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Summary of the 2024 Professionals in Nutrition for Exercise and Sport "10 Questions/10 Experts" Session-Hot Topics for the Paris Olympic Games
1. 碳水化合物:每小時攝取100克碳水是否適合?
2. 水分補充:低水分攝取者如何提升運動表現?
3. 尿液濃度:脫水判斷的標準是否需要調整?
4. 核心體溫:裁判在高溫下是否需要飲用碎冰?
5. 安慰劑效應:補充劑的效果有多大程度來自心理作用?
6. 碳酸氫鈉:如何減少碳酸氫鈉使用的不適?
7. 咖啡因基因分型:基因分型是否影響咖啡因的效果?
8. 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否優於其他蛋白補充劑?
9. GLP-1受體激動劑:減重藥物對運動員的影響?
10. 月經週期:月經是否影響運動表現與訓練?
(1) 奧運公路自行車比賽中,每小時吃100克碳水化合物到底行不行得通?
* 證實:如果其他選手只喝水,那就有可能成立。* 不確定:如果其他選手沒有把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吃到極限,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看看中、高碳水跟超高碳水的攝取量,哪種對比賽成績影響更大。
* 被推翻:如果吃了“超量”的碳水化合物,導致比賽中腸胃不適,那這就行不通了。
1. 更廣泛使用可以多通道吸收的葡萄糖-果糖混合物,這種配方能提高碳水化合物的燃燒效率,增強比賽表現;
2. 新的水凝膠技術可以幫助加快胃排空,讓碳水吸收更快,也減少腸胃不適;
3. 賽前的胃腸訓練能讓身體適應大量進食;
4. 透過多攝取碳水化合物,幫助選手訓練日和多日比賽後更快恢復。
(2) 碳酸氫鈉水凝膠對跑馬拉松有幫助嗎?
現在看起來還不能下定論。關於Maurten碳酸氫鈉系統的數據還太少,既不能證實,也不能駁斥這說法。
解釋:碳酸氫鈉被很多頂尖運動員用了幾十年,主要是在高強度、持續性運動中,幫助減少肌肉裡過多的氫離子堆積。但新問題是,用這種水凝膠系統是否能幫馬拉松選手提升表現,特別是在衝刺或甩開對手時。目前並沒有實驗數據能證明吃碳酸氫鈉可以提升馬拉松表現。而以往不管是藥片還是液體形式的碳酸氫鈉,有效劑量雖然可能提升表現,但很容易引起脹氣、腹脹和腸胃不適。Maurten最近推出的這款專利水凝膠系統(Bicarb System),理論上可以繞過胃部酸性,讓碳酸氫鈉直接被腸道吸收,減少因二氧化碳分壓變化引起的不適。研究顯示,用這系統後,血液裡的碳酸氫鈉濃度有明顯提升(約6–8 mmol/L,跟傳統有效劑量差不多),而且腸胃幾乎沒不舒服。有些精英選手也說這系統對像馬拉松這種比賽有幫助。雖然目前看起來前景不錯,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減少腸胃不適是不是能真正轉化成比賽成績的提升。所以,現在還沒法確定跑馬拉松吃這個系統到底有沒有優勢。
(3) 基因分型是否能用於個人化足球運動員的咖啡因補充?
是的,這個說法已被推翻(BUSTED)。
解釋:目前並無有力證據顯示咖啡因的代謝速度會影響其對運動表現的增強效果。不過,對於代謝速度較慢的人(可能對咖啡因的效果較弱)是否有影響,仍需更多獨立研究。此外,也缺乏證據顯示像ADORA2A這樣的基因型會改變咖啡因提升運動表現的作用。目前的科學研究並未支持基因對咖啡因增強運動表現有明顯影響的假設。由於咖啡因的效益與特定基因無關,運動員無需花錢做“咖啡因基因分型”測試!
(4) 喝水少的人需要多喝點,才能跑好1,500米嗎?
還沒定論(EQUIVOCAL),但有可能成立,還需要更多研究。
解釋:如果運動員平常就喝水不夠,主動每天多喝水,讓尿液濃度降低,可能會改善運動表現,尤其是在像中距離跑步這類持續3到15分鐘的短時間運動中。這種表現提升的效果,對短時間運動來說最明顯,因為這時脫水還不會影響表現,而對長時間運動效果可能沒那麼大。一項研究指出,年輕運動員在學習如何補水後,600米的成績明顯進步。另外,大學生中那些尿液濃度高、喝水少的人,在增加水分攝取後,2英里的跑步成績也有改善。整體來看,我們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驗證賽前補水是否能真正提升成績。目前建議可以通過觀察尿液的顏色和量,來了解運動員的水分狀態,幫助判斷是否需要補水。
(5) 尿液脫水指標能預測籃球員表現差嗎?
還不確定(EQUIVOCAL)。有部分被推翻,因為就算尿比重超過建議的標準,也不一定代表脫水。
解釋:文獻顯示有52%到80%的籃球員尿比重(USG)超過1.020,但實際上賽前脫水對表現的負面影響可能沒那麼大。一個原因是,肌肉量大的選手因為肌酸儲量高,會產生更多肌酸酐,所以尿比重自然會偏高。此外,研究也指出,黑人或非裔美國人的尿比重通常比白人高,這跟喝水多少無關。當然,也有可能一些選手如果多喝水,表現會變得更好。
(6) 安慰劑效應會影響10公里賽跑表現嗎?
是的,這說法成立!(CONFIRMED)
解釋:如果問的是「安慰劑效應會不會影響運動表現」,答案是肯定的。安慰劑(或反安慰劑)效應,就是說選手對某種補充的正面或負面期待,確實會影響它的效果,這點已被多項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證實。其實,安慰劑效應不只在運動領域,連醫療健康上也有廣泛研究,並被認為是臨床實踐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甚至估算,安慰劑效應可能占常見運動補充劑(例如咖啡因或緩衝劑)整體效果的25%到60%。這提醒我們,補充劑的效果不只來自它的成分,還有心理層面的影響。對運動營養師來說,雖然只推薦有科學證據的補充劑,但也需要注意運動員本身的信念,因為他們對補充劑的看法,可能讓效果更好,也可能打折扣。要讓補充劑發揮作用,和選手做好溝通、讓他們接受,是很重要的!
(7) 格鬥選手應該靠GLP-1受體激動劑來減重達標嗎?
還不確定(EQUIVOCAL)。雖然理論上看起來可行,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驗證。
解釋:目前,這類減重處方藥還沒有在運動員群體中被運動營養學家深入研究,而且也帶來一些潛在問題。例如,減掉的體重中,骨骼肌的比例有多大?這藥物會不會對骨骼健康造成不良影響?GLP-1類抗肥胖藥物雖然能快速且大幅減重,但可能會導致身體虛弱或肌少症,雖然相關證據目前尚不明確。再者,研究顯示,不同實驗之間,甚至同一研究的受試者之間,脂肪自由體重和骨骼肌量對體重減少的貢獻都有很大差異。因此,現在非常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像Ozempic這類減重藥物對運動員肌肉損失和運動表現的實際影響。
(8) 炎熱天氣中,網球裁判喝碎冰飲品是否能幫助他們做出更正確的判決?
這個說法已被推翻(BUSTED)。
解釋:研究顯示,在43°C、33%濕度的環境中,持續被動暴露4小時會讓核心體溫升高至約38.5°C。有趣的是,當核心體溫升至38.5°C左右時,認知功能可能會有所提升;而當體溫超過這一臨界值後,認知功能才會受到影響。由於即使在極端高溫下,裁判的核心體溫也不太可能超過38.5°C,因此認知能力不太可能因高溫受損,通常也不需要飲用碎冰飲品來維持判斷力。不過,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仍然重要,例如保持水分充足、穿著透氣舒適的衣服以及在陰涼處休息,這些策略可以幫助裁判在炎熱環境下保持涼爽並維持良好的認知能力。因此,認為「裁判需要喝碎冰飲品才能在中央球場高溫下保持冷靜,減少判決錯誤」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9) 膠原蛋白補充劑真的能幫排球選手減少肌腱和韌帶損傷嗎?
不成立,已被推翻!(BUSTED)
解釋:吃膠原蛋白或明膠的確會讓血液中的甘氨酸和脯氨酸濃度大幅提升。而且,有研究顯示,吃明膠後提取的血清樣本可以在體外實驗中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另外,長期補充膠原蛋白可能讓肌腱橫截面面積增加,但乳清蛋白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我們還比較了膠原蛋白和乳清蛋白對肌肉結締組織蛋白質合成的影響,結果發現不管吃哪種蛋白,合成速率都會提高,但兩者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所以,認為排球選手應該靠膠原蛋白來保護肌腱的說法並不成立,因為這效果很可能只是蛋白質本身的作用,並不是膠原蛋白的獨特功能。不過,關於膠原蛋白對富含膠原的組織(像肌腱、韌帶、軟骨、骨骼)代謝的具體影響,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
(10) 女性運動員該不該依照月經週期來安排訓練和飲食?
不成立,已被推翻!(BUSTED),但某些情況下也可以說還不完全確定(EQUIVOCAL)。
解釋:嚴謹的研究發現,月經週期的階段對女性的代謝或運動表現沒有顯著影響。所以,女性運動員並不需要特地根據週期來調整訓練或飲食。不過,月經期間的一些症狀,例如疲勞或疼痛,可能會影響運動表現,這部分需要被納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