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06/28

Exercise-induced hematuria 運動誘發性血尿

定義與臨床意義

指在劇烈運動後出現的肉眼可見或顯微鏡下血尿,且休息後可自行消失,患者無明顯腎臟或泌尿道疾病。屬於良性現象,無已知長期併發症。必須做為「排除診斷」,即需排除其他血尿原因(血尿常見原因:結石、感染;較少見原因:腫瘤、腎絲球疾病)。


常見運動類型與機轉

運動類型 可能機轉 備註
接觸性運動(如足球、拳擊) 腎臟/膀胱直接外傷 膀胱撞擊,易見瘀傷、挫傷
非接觸性運動(如長跑、划船、游泳、騎腳踏車) 非外傷性(腎臟缺血、乳酸中毒增加腎小球通透性、nutcracker syndrome) 長跑時膀胱反覆撞擊、膀胱近空時更易受傷;nutcracker syndrome多見於亞洲兒童與部分成人


Nutcracker syndrome(腎靜脈夾擠症候群)簡介

  • 定義:左腎靜脈在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之間被夾擠,引起腎靜脈高壓與血流阻滯。
  • 臨床:可出現側腹痛、血尿、蛋白尿等。
  • 診斷:主要依靠多普勒超音波、CT 血管攝影或靜脈造影等影像學檢查確認壓迫。
  • 治療:輕度可保守追蹤,嚴重或併發症者考慮介入性或外科手術治療。


臨床特點與評估重點

  • 血尿通常在運動後出現,數天至一週內自動消失。
  • 若血尿超過一週未消失,或患者屬高風險族群(如年齡>50歲、反覆發作、泌尿道腫瘤高危險群),應進一步檢查。
  • 若尿液中紅血球呈現變形(dysmorphic RBCs)或有紅血球管型,提示腎小球來源。
  • 必須與以下情況鑑別:
    • 橫紋肌溶解(myoglobinuria)
    • 行軍性血紅素尿(march hemoglobinuria)


評估建議

  • 運動後出現血尿且能於休息後消失者,通常無需進一步檢查。
  • 若血尿持續、反覆或有高危險因子,應排除腫瘤、腎臟疾病等其他原因。


口訣記憶

  • 「運動血尿,排除為主,數日消失,無需多慮。」
  • 「接觸撞擊易外傷,非接觸缺血酸,nutcracker別忘。」
  • 「持續一週要警覺,高齡反覆需追查。」

參考資料

  • UpToDate - Exercise-induced hematuria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