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06/06

驗尿蛋白,有哪些方式?-尿蛋白系列文02





「尿蛋白」是腎臟科醫師很注重的指標之一,檢測尿蛋白有幾個好處:
  1. 早期偵測腎臟病的發生
  2. 反應當下腎臟病的嚴重度
  3. 預測腎臟病的預後
尿蛋白的功能這麼多,所以在腎臟科門診很常檢驗尿蛋白這項檢查,但尿蛋白的檢測方式有好幾種,需要每一種都驗嗎?每一種檢驗方式有優缺點嗎?以下就讓我慢慢道來…


依照收集的方式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需收集一段時間。

  • 收集 24 小時尿液,計算尿蛋白總量。
     (其實不一定要 24 小時,端看不同的臨床目的會指定不同的時間區間,但最常執行的是收集一整天 24 小時)

這是最準確的檢測方法,但也是最麻煩的。除了一整天的小便要滴水不漏的收集完全才不會造成數據的失真,還會一整天被「尿液收集桶」給綁住無法到處趴趴走,而且收集期間都需存於冰箱冷藏!所以這項檢查大多在住院期間施行(反正住院時無所是事),在門診時很少在施行這項檢查了。


第二類:單一次收集,又可分為兩種檢驗法:

  1. 尿蛋白檢測試紙
  2. 計算尿液中蛋白質或白蛋白與肌酸酐的比值
這兩種檢驗法的優缺點是什麼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第二類之第一種:使用尿蛋白檢測試紙

這是最常見的檢測方法,因為很方便又很快速。方便,隨時尿一泡尿就可以;快速,結果很快就可以知道。不同於驗孕試紙只能告訴你一條線(沒中獎)和兩條線(中獎了)兩種結果,尿蛋白檢測試紙的結果除了能告訴你有或沒有尿蛋白外,還能粗略的告訴你尿蛋白的多寡。

雖然尿蛋白檢測試紙是個又方便又快速的檢查,在一般的成人健檢中它佔有重要的角色,但其實它仍是有缺點的:
  1. 尿蛋白濃度的判讀,會因為收集到的尿是「濃尿」還是「淡尿」而有很大的解讀差異。
  2. 尿蛋白檢測試紙是檢測尿中的白蛋白(urine albumin),現代醫學發現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尿,也能反應疾病的預後,但是尿蛋白檢測試紙對於微量白蛋白尿是檢測不出來的。
  3. 尿中的白蛋白佔尿中的蛋白質比例約20~50%不等,所以若引起尿蛋白的疾病並不是以「白蛋白」這個成份為大宗時,會誤判或低估其嚴重程度。
這三點都可以寫出長篇大論,之後有機會的話再用專文來為大家解說。臨床上為了解決這三點缺點,而有了下一種檢驗方式……


第二類之第二種:計算尿液中蛋白質或白蛋白與肌酸酐的比值


這也是用「一次性」的尿液的檢查方式來檢查,所以對病人而言仍然是很方便的。但這和尿蛋白檢測試紙有什麼不一樣呢?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的檢驗方式是「直接」去量測尿中的兩個成份:蛋白質(或白蛋白)和肌酸酐。依照臨床或病情需要,有時會看尿中的「蛋白質」,有時會看尿中的「白蛋白」。數值驗出來後,用這兩個數據相除後就可以得到結果,計算公式如下:

尿液蛋白質與尿液肌酸酐比值=尿中蛋白質濃度/尿液肌酸酐濃度
尿液白蛋白與尿液肌酸酐比值=尿中白蛋白濃度/尿液肌酸酐濃度

這種檢測的目的在於要解決前述尿蛋白檢測試紙的第一個缺點,它利用尿中的另一個物質來反應這一泡尿是「濃」還是「淡」,而目前公認選用的這個物質就是尿液肌酸酐,因為尿液肌酸酐是從體內分泌到尿中的物質中相當穩定的一個成份。公式代表的意義為尿中排出 1 公克的肌酸酐時,所排出的尿蛋白數量,研究者發現這數值和收集 24 小時的尿蛋白數據是相當的!

雖然這種檢測方法的快速性輸給尿蛋白檢測試紙,民眾也無法自行檢測,但因為這種檢測方法很方便(單一次尿液),且有準確的數據結果(相當於 24 小時尿蛋白總量)。因為有以上種種的好處,這項檢測尿蛋白的方式在腎臟科門診常常在做喔!

難道它沒有缺點嗎?當然還是有,像是病人尿蛋白量「很大」時(例如腎臟症候群時的大量尿蛋白),用此比值方式檢驗的值和真正的 24 小時值會有較大差異。萬事萬物不會是完美的,雖然有一些小缺點,但在一般的臨床應用上已經足以幫病人分辦尿蛋白的嚴重程度了!


什麼時候該用哪一種檢查?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依照不同的臨床情境會有不同的選擇。尿蛋白檢測試紙雖然有缺點,但因為很方便很快速,目前仍是一般體檢或篩檢時最常見的選擇。那什麼時候要換其它的方式來驗呢?下一篇文,我來舉個我常常在門診碰到的情境來解釋……


繼續閱讀下一篇